工作动态

“福建省劳动模范”俞云灿:让拿锄头的手画出好生活

发布时间:2020-10-30 发布者:霞浦纪委 文章来源:福建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 阅读 : 4022

“群雁高飞头雁领”。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、过上美好生活,是我的初心,也是我担任村主干26年来的不懈追求。

我的家乡霞浦县松山街道长沙村,全村共有322户1270人,其中库区移民160户612人,属于库区移民重点村。1994年,在外创业多年的我决定回乡发展,当年被村民推选为村民主任。三年后,1997年我接过村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,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。

为改变长沙村贫穷落后的状况,我和村两委决心发展产业,让村民们走上致富路。在仔细分析村情的基础上,我们决定养殖大弹涂鱼。但因早些年村里推广对虾和青蟹养殖都相继失败了,村民们对养大弹涂鱼的想法并不支持。

为了让村民们吃下“定心丸”,我就率先试养12亩大弹涂鱼,不到一年便获得成功。之后,我把养殖经验传授给村民,并帮助30户困难户争取每户3万元小额贴息贷款。仅养殖大弹涂鱼,村民当年人均纯收入就增加了6300元。

这些年来,我们还大力发展光伏产业、观光农业、民宿服务业等,村民收入稳步增长。2019年,村民人均收入17560元,村财收入30万元。

长沙村农民丰收节活动(杨银论 摄)

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,我们还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着力改变村容村貌。如今,村里干净整洁、绿树环绕,民房整齐漂亮,还有休闲娱乐的小广场、公园等。

村民口袋鼓了,村貌漂亮了,但我觉得这些还远远不够。乡村振兴,离不开文化振兴,要让乡村有“灵魂”,让村民们记得住乡愁,留得住根脉,有更多的幸福感。于是,我们积极探索“文艺+文旅+文创”发展模式,既繁荣乡村文化,又助力精准扶贫,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。

长沙村举办十九大精神进村居宣讲活动(夏斌 摄)

我们投入70多万元把村旧仓库改造成二层阁楼仿古式的“长沙书苑”,内设习近平总书记推荐书籍专柜、科普e站、党群驿站等,书苑藏书4000余册,成为村民阅读学习、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。同时,积极挖掘移民文化、农耕文化,设立了库区移民陈列室、农耕展示厅。

俞云灿(左一)向霞浦乡贤介绍长沙村农耕展示馆的情况(何焱红 摄)

2018年8月,在福建省雕刻艺术家协会和省商盟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,我们村与下村村开展合作共建,实施以农民油画、民间工艺美术、农民书画创作等为主要内容的“文化脱贫工程”。至目前,共举办农民油画培训班16期,培训学员200多人,创作作品2000多幅,通过互联网平台得到企业家和爱心人士认购,增加了农民收入。

31岁的国定贫困户黄荣库,幼时父亲早逝,母亲改嫁,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。在我们的鼓励下,参加油画班培训。两个月后,黄荣库收到第一笔油画拍卖善款4000元,他激动地拉着我说,“俞书记,真是不敢想我这拿锄头的手也能画出好生活,往后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啦。”

村里陆陆续续有5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,农民油画队建立起来了,许多村民们在油画创作室拿着画笔,端坐在画板前聚精会神绘画的场面,成为我们村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。长沙村渐渐成了霞浦市民休闲的好去处,还有众多外地朋友来这里旅游、创作,村里白天、晚上都非常热闹,满生机活力。


长沙村农民油画班开班(夏斌 摄)

 随着“文化脱贫工程”的深入开展,一些与文化有关的活动相继在长沙村闪亮登场:“长沙之春音乐会”“诗歌快闪·汤养宗诗歌朗诵会”“一镇一孝廉·长沙孝廉讲坛”“乡村音乐传习所”……村里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。

今年3月,霞浦诗歌馆在长沙村落成,这里收集着“闽东诗群”成员汤养宗、谢宜兴、叶玉琳、刘伟雄等诗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的诗歌作品,随即“大往·诗歌咖啡馆”也在长沙村落地,引来众多省内外的文艺界朋友来这里参观走访。

霞浦县松山街道长沙村举办“四月有诗·乐读长沙”诗歌朗诵会(郑小倩).jpg

长沙村举办“四月有诗·乐读长沙”诗歌朗诵会(郑小倩 摄)

这些年,长沙村相继获得“全国文明村”“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”“省级卫生村”“省乡村振兴示范点”“四星级农村幸福社区”等荣誉称号。

站在村口的长堤上,回想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这里调研指导工作时的场景,我心潮澎湃。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: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,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”

俞云灿介绍霞浦县诗歌馆建设情况(何焱红 摄)


口述:俞云灿(霞浦县松山街道长沙村党支部书记、福建省劳动模范)

整理:何焱红

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